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有句调侃要么被BAT收购,要么老死众生。把公司卖给BAT,尤其是的当下拼命收购的阿里腾讯,几乎成了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命数。那么,对那些渴望被投资或被买走的创业者,究竟怎样才能引起马云马化腾的注意,让他们”翻你的牌子”呢?
这听起来多少有点悲哀,但九哥还是来帮你梳理一二。
1、做到行业第一
很多时候你要做到第一才能引起巨头的注意,第二有时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除非你与行业第一相比同样有不可小觑的实力。像阿里收购高德,参股优酷土豆、新浪微博,无一不是冲着第一去的。
回过头看腾讯早期投资名单,收购的行业”老二”、”老三”中很多都活得艰难。腾讯曾经投资过艺龙,当时艺龙在行业内排名
第二,但这项投资并不成功,艺龙不仅很快让去哪儿超越,到2014年经营都出现困难。
2、挑战马云马化腾 打到痛点
美丽说、蘑菇街、口袋购物等电商导购网站是典型的例子。
注册用户数高达4000万和注册用户数高达3500万人的美丽说因为成为了淘宝网用户的流量入口,这让马云不能容忍。因为淘宝在电商领域如果不做到把用户牢牢控制在手中,最后很有可能变成百度在搜索领域的格局,即自身成为用户浏览的第一入口,用户随后转入中间页中,与百度不同的是,导购网站的出现,使得淘宝首页的存在感也弱化了,淘宝作为流量中转分发核心平台的地位也在被颠覆。
阿里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因此只有两种结果:收购和封杀。
3、所在领域战略性强 补足大佬短板
腾讯的经典投资案例包括:战略投资O2O领头羊大众点评网、搜狗,以及、注资电商巨头京东。阿里的经典投资案例包括:入股新浪微博、收购高德地图。
搜索、社交、电子商务都属于巨头不可能放弃的战略领域,而很多东西是属于巨头短板。譬如腾讯之于搜索和电子商务,阿里之于社交等。
所以如果你要想吸引二马关注,你得研究好方向。
4、能在巨头竞争中扮演”关键先生”
有时,巨头的投资也点你有我也要有的味道。
腾讯投资猎豹是为了安全,彼时360占据着安全市场最大份额。而安全软件位于系统底层,可以直接控制应用层QQ等软件,这对腾讯来说无疑是巨大风险。
而阿里和腾讯分别对高德地图以及四维图新的投资,也有这样的意味。过去腾讯地图也一直使用高德数据,而地图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长期看显然不能放在别人手中,2014年腾讯投资四维图新后,就把地图全部迁移了过去。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更为明显。阿里腾讯各自烧钱,为得也是抢夺移动支付用户。
5、拥有特殊领域大数据资源
BAT坐拥数据金矿,已陆续踏上了大数据掘金之路。其中一条道路是通过整合收购企业的大数据资源。因此,一些拥有大数据资源的公司更容易受到二马青睐。
有媒体报道称,马云收购恒生电子不仅意在恒生的金融电子平台,还包括恒生的后台数据资料,据此分析金融客户的交易行为,成就阿里金融大数据梦想。
而腾讯收购的大众点评网、58同城等,也无不积累了多年的用户数据。
6、OTO概念,或更接近线下
腾讯和阿里擅长的东西在线上。但当OTO浪潮袭来,他们不得不重视线下这个战场。
腾讯收购的大众点评和58同城都是线下成功的典型案例。两家公司都拥有庞大的线下团队,而且团队由基层销售人员组成,十分传统。而阿里对线下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相比较腾讯,阿里巴巴在对传统产业的投资上着力更多,已投资于海尔电器、菜鸟物流。
7、能够与大佬有很好的融合 为大佬所用
腾讯、阿里和百度同样正面临着投资之后的课题——已有资源如何与被投资公司深度整合,并产生乘法效应。因此,他们在收购之初就会有很充分的考虑。
腾讯优势是它有微信这个黏性巨大的产品做整合工具。阿里的优势是他的庞大用资源和互联网资金流通道。譬如,腾讯收购搜狗后,就推出了”微信搜索”;阿里收购了新浪微博后,新浪微博不仅在阿里的舆论战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很多人更分析称,微博与淘宝两个平台的用户数据全部打通后,阿里能通过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导流,以及建立用户需求预测模型。
关注 互联网的一些事 官方微信,回复ID " 18278 " 即可在微信里阅读本篇内容。
在查找公众号中搜索:imyixieshi,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本文链接:http://www.yixieshi.com/pd/18278.html
===============关于互联网的一些事===============
互联网的一些事 ( http://www.yixieshi.com ) —— 专注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媒体平台,报道互联网前沿资讯,分享产品设计经验、用户体验心得。为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人士提供专业的产品资讯文档,以及产品设计、策划、运营、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电子商务信息、互联网创业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专业信息服务。
官方微博: @互联网的一些事
官方微信: 互联网的一些事(ID:imyixieshi)
如果您对互联网产品有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信箱:tougao#yixieshi.com (自行将“#”修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