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帮助 | 联系电话:400-880-0256 0769-23037585 21686281
字体大小:返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中心 > 科技动态 > 干细胞领域巨星陨落

干细胞领域巨星陨落

作者:admin 发表于:2014-08-14 点击:1510  保护视力色:
本文来自“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http://www.huanqiukexue.com/html/newgc/2014/0814/24707.html

再生医学领域著名科学家笹井芳树于8月5日自杀身亡,整个科学界都想弄明白他们何以失去干细胞领域内的这颗巨星。

  

图片来源:Hans Sautter
 
笹井芳树,工作于地处神户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下属的发育生物学中心(Center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CDB),曾以振奋人心的发现和一丝不苟的态度闻名干细胞学界,却在8月5日自杀,享年52岁。他的自杀动机仍不明确,但毫无疑问的是,关于两篇今年一月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干细胞论文的造价丑闻,将笹井芳树的职业生涯置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笹井芳树的研究领域横跨发育生物学、干细胞、器官发生,和组织工程学(再生医学)。他的成功基于他的不懈努力。他始终致力于研究在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各种成熟组织细胞时——尤其是神经细胞,究竟哪些因子是必须添加,又有哪些成分是必须去除的。
 
事业的成功
笹井芳树的一大创新性贡献在于他2007年发现了一种药物,可以保证分离出来的单个胚胎干细胞的存活。他的发现一夜之间解决了干细胞领域实验方法中的一个重大缺陷。
 
不过他真正不同凡响的发现,还要数他诱导干细胞分化成的神经系统对于真实神经系统的还原程度。令人咋舌的是,他诱导出的神经系统甚至能够自组装成三维的结构,比如杯状的视网膜组织,以及与大脑皮层类似的复杂多层神经组织。
他的这些发现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体外脑发生。
 
罕见的失足
早在2012年12月,笹井芳树已经着手指导小保方晴子——其时为CDB访问学者——草拟一篇关于胁迫诱使成熟细胞变成胚胎干细胞类似细胞的文章。这种诱导方法,即刺激诱导的多能性获得(stimulus triggered acquisition of pluripotency, STAP),最终由2014年1月的两篇《自然》论文发表完毕,笹井芳树是合著者之一。然而这两篇文章在随后被指漏洞百出,并在7月2日遭到《自然》的撤销。
 
4月1日,专门委员会判定小保方晴子在其中一篇论文中使用伪造的图片、以及她再次使用一张她曾在其他论文中使用过的图像属学术不端行为。笹井芳树虽然与这个事件撇清了关系,但仍逃脱不了失职的罪名。直至他死亡时,RIKEN纪律委员会还没有下最终的判定。
 
尽管同行们大都诟病笹井芳树的失察行为,但认识他的人却认为这次的造假丑闻只是一个在他身上不多见的失误。曾经和他共同参加过系列研讨会的Leyns称“毫不怀疑笹井科学上的诚实性”。在日本国内,媒体将倾盆大雨般的批评倾泻在笹井的头上,其中不乏缺少根据的指责。有些媒体甚至把批评变成了独立的调查报告,毫无保留地“猜测”笹井芳树利欲熏心。
 
慈父之死
独立调查委员会曾史无前例地建议解散CDB,而笹井正是在2000年大力推动建立CDB的人之一。对于他来说,“这些威胁是沉重的,”Robin Lovell Badge表示,他是医学研究委员会(英国伦敦)的一名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家,他说“这是不公平的。”
 
笹井芳树被发现上吊死在与CDB毗邻的一幢研究楼的楼梯井里。在他的包里有三封告别信,其一是写给CDB的管理者的,其二是写给笹井实验室的成员的,其三是写给小保方晴子的。
 
“这不仅是科学和再生医学界的一声惊雷,更是笹井家庭的极大损失。”伦敦大学学院的Pete Coffey说。回忆起笹井,Leyns说:“他是一名慈爱的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早早地回家,为了在洗澡和睡前的时光陪伴他年幼的孩子们。然后他才回到实验室熬夜工作。”Leyns还说,“我得知他自杀的消息时,首先想到的是他贤惠的妻子和孩子们。”(撰文:戴维?克拉诺斯基(David Cyranoski)    编译:李伯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附:笹井芳树的主要成果(本文提到的)
 
[1]. A ROCK inhibitor permits survival of dissociate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Watanabe et al.Nature Biotechnology 25, 681 - 686 (2007)
论文阐述了如何使胚胎干细胞在被单独分离出来之后不死亡。
[2]. Self-organizing optic-cup morphogenesis in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Eiraku et al. Nature 472, 51–56 (07 April 2011)
[3]. Self-organized formation of polarized cortical tissues from ESCs and its active manipulation by extrinsic signals.Eirakuet al.Cell Stem Cell. 2008 Nov 6;3(5):519-32.
这两篇论文阐述了诱导干细胞分化而产生的自组织的神经系统。
 
另附一篇2012年的Nature News,讲笹井芳树的发现开创了新领域——in vitro brain organogenesis(体外脑发生/形成)
http://www.nature.com/news/tissue-engineering-the-brainmaker-1.11232
 
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ews/stem-cell-scientists-mourn-loss-of-brain-engineer-1.15679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