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自营网络零售平台频现假货。2014年3月亚马逊、当当平台被媒体曝光有第三方商家售卖假化妆品。7月,美孚官方发布京东售卖假机油的声明,京东回应称是第三方商家的售卖行为。自营网络零售平台暴露管控风险,遏制网络假货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从平台运营方面来看,自网络零售企业开放平台招募商家入驻以来,第三方商家与自营平台服务的一致性始终被消费者诟病。虽然平台会对其入驻资质进行审核,但是碍于专业度和海量商品的局限,无法有效辨别商品真伪。在商户运营阶段,网络零售平台对第三方商家监管不力,诸如平台对产品的抽查力度不够,商户在平台的违规成本过低也是造成网络零售平台假货充斥的重要原因。
从政府监管方面来看,国家质检部门只能对物品质量和材料成分进行检验,无法判断品牌来源。而且国家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一旦发现销售侵权商品、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只能依据《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处罚力度非常有限。
从公众监督方面来看,一方面品牌专柜不支持验货,消费者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获得专业帮助;另一方面专业机构质检的费用较高,令购买一般商品的消费者感到得不偿失,取证困难也迫使消费者放弃维权。
由此可见,遏制网络售假,需要企业、政府和公众联合起来,从源头上打击,从流通中堵截,促进消费后维权。具体而言:首先,完善相关法律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加大打击力度,重视公众的投诉举报线索,彻底清查和打击制假售价产业链条。再次,敦促网络零售平台加大非自营业务的管控力度,采取对假货“零容忍”的态度:从资质审核入手,建立健全完善的审核管理制度,运营过程中形成抽检机制,加大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最后,协调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社会公众监督机制:鼓励公众购买正品,开辟公益性质的专业通道帮助消费者辨别假货,奖励举报“制假售假”行为。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 ||||
CNNIC:非网民媒体接触素描——电视对这一群体的渗透率最高 |
CNNIC:手机网络游戏带动整体网络游戏用户增长 |
CNNIC:网络文学产业链形成 创造巨大商业价值 |
网络社会如何落地中国 |
CNNIC:网络舆论等于网络舆情吗? |
无觅 |